從派網、3Commas 到 FTX Quant Zone 的網格刷單心得(APY 50% -> 800%)

lightlin.eth
6 min readDec 26, 2021

由於目前我在隔離,外面的世界又在假期中,也不想一直追劇,正好要寫稿,就順便把這大半年刷單的心得寫出來,沒什麼乾貨,不過如果看的人多,讓我有點虛榮感,我再把 Quant Zone 的 code 另外寫一篇出來吧。

update: 因為隔離又在假期中,真的沒什麼事做,所以寫好了 在這

在幣圈有非常多賺錢的方式,我幾乎每一個都嘗試過,但是不管是交易、當農夫、嚕空投、刷白單、沖 NFT,我都沒有找到屬於我的聖杯,看著暴富的群友們,其實心裡真的蠻羨慕的,但是心態不對之後,怎麼操作都只會虧的更多。

我應該是喜歡交易的人,但是我不是反社會人格,沒辦法控制情緒,經過這麼多年,我始終還是追高殺低,也因為我算是老韭菜了,要我用現在的價格去買 BTC,心裡有個坎實在過不去,因為總是想著如果當初全倉買入、放著不動,到現在早就財富自由。

但是當初就是自以為是天才交易員,合約 10x 20x 大手大腳的開,曾經我的合約倉位都是 50BTC 起跳,但是也因此我在 18年把所有賺來的錢幾乎虧光,歸零了之後覺得超級痛苦,決定再也不入場。

2020 的 DeFi Summer 我沒參與,還在 PTSD,到年底 BTC 開始起漲,一路踏空,那時我開始心癢,但是不斷告訴自己不可以追高,於是我選擇從 FTX USD 放貸開始,當時覺得10% APY 比銀行定存好太多了,這樣我就很滿足了。這種滿足感大概維持了一個月。

後來我開始嘗試用派網跑 grid trading,大概 5月 — 10月小半年的時間,我開了大約 200K USD 的網格 (BTCUSD、ETHUSD、偶爾夾雜些 altcoin 小單),大概賺了 50k 左右,也就是 APY 50% 左右,說真的其實已經是很好的效益。不過我覺得大部分利潤應該是幣價漲幅,網格利潤應該只有一半不到。

由於派網只能跑現貨網格,好處是本金相對安全,壞處是資金利用率比較差,所以後來我改用 3commas 在 FTX 跑合約網格,一開始我真的覺得很爽,因為我開了 10x margin,同樣的資金我可以刷 10倍的交易量,每天看著網格利潤一直增加,那陣子心情確實蠻好的。

不過過了一段時間,我突然發覺不對,怎麼倉位資產增加的數字跟 3commas 網格利潤始終對不上,研究了很久,我才想到,因為我是刷合約,所以有 long / short position 的差異,並且倉位本身會有浮虧,會吃掉網格利潤。

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作法是再加上 3commas 的 DCA bot,也就是說當價格到了波段高點,我就手動減倉,然後再啟動 DCA bot,回調的同時會再逐漸補倉,這個作法是可行,但是太多人為操作因素,畢竟我還有公司要經營 XDDD 跑交易單純就是興趣。同時這裡出現了幾個需要考量的點,第一當然是需要盯盤很累,第二還是回到資金利用率的問題,同樣的資金我要跑幾個交易對才最有效益。

在這個階段,我大概跑了 20個交易對,每個網格大概用 80k 左右的合約資金量跑 100格,每格的利潤大約設定在 0.2% 左右 (我在 FTX 上的 Taker Fee 是 0.032%),大概在 8–9 月一樣用 200K U 左右的本金跑了兩個月 (10x margin),網格利潤跑出來的應該是將近 40萬,但是倉位實際增加大概只有十多萬,不過這個效率已經很驚人了,如果能夠穩定的話,等於是 300–400% APY 左右的收益率。btw, 我當時在 FTX 的月交易量印象中應該有刷到 300M -500M 左右。

喔對了,因為我不是個會去紀錄詳細交易數據的人,上面提到這些數據都是印象數字,當做感覺看看可以,但仔細推敲可能會有錯。

雖然資金利用率蠻高,但是相對花的時間也很多,常常要去 check 網格有沒有跑出上下限,然後要去調整倉位,當時剛好看到

寫了一個利用 FTX Quant Zone 做無限網格的簡單教學,我已經非常久沒有自己 coding (本來有試著想用 python 去接 binance api,但是搞了幾個晚上連環境都搞不定就放棄了),但是跟著教學走了一次,發現好像還蠻簡單的,所以就想用 Quant Zone 把 手動減倉和DCA 補倉的部分想辦法自動化。

不過悲劇的是,我一開始把規則想得太簡單,首先是加減倉位的基準線判斷規則有誤 (怎麼錯的就不寫了,反正是很低級的錯),然後是在 marked price 上下震盪的時候,會不斷用 market buy / sell ,結果就是不斷的磨損本金,即使改成 limit order 狀況還是沒有明顯改善,因為前一階段的浮盈還不少,所以也就放著先觀察,結果到了 10/21 那次比較明顯的回調,整個浮虧幾乎把前兩個月刷出來的獲利都吃光了。附帶一提,10月我在 FTX 的總交易量超過 700M USD。

檢討反省之後,我發現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太貪心,既想要刷網格賺上下震盪的套利,又想要賺倉位本身的漲幅,所以倉位太重,上行的時候當然很爽,但是一旦跌幅超過 3–5%,倉位浮虧就很痛,當看到一片紅的浮虧,心態會變差,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。到10月底我算是徹底放棄一魚兩吃這種貪心的想法。

接下來,我改變策略,專注在網格利潤本身,而不管倉位利潤 (倉位盡可能小),我在 11月用本金 30K USD 左右 (20x margin),搭配 25個交易對左右,每個交易對大概用 20k USD 的合約資金跑50格的網格,每格大約 0.3% 左右的網格利潤,即使 11月整體來說是下行趨勢 (BTC大約 -20%),但是這個策略的效益還是很不錯,到月底我差不多刷出了 30K 的實際利潤 (子帳戶總資金從 30K 增加到 60K),當時想著,如果能夠穩定的話,那麼這個策略可以做到 1200% APY,真的非常驚人。

但是,好景不常,12/4 那天幾個小時內就崩跌了 25% 左右,倉位原本的 60K 瞬間消失,我趕緊補了 40K 保證金才勉強免於爆倉。事後我再次檢討,發現應該是因為 3commas 刷單的上下限不夠大 (0.3% * 50 = 15%,上下只有 7% 空間),對於這種災難等級的崩跌防禦性還是不夠。

所以我在 12/5 開了一個新的子帳戶,一樣是用 30K USD 本金,跑 25 個交易對,只是把刷單每格改為 1%-1.5% (ps. 因為 BTC, ETH 交易量大,震幅相對小,所以還是維持每格 0.3–0.4%),一樣維持 50格,所以等於是 +- 25%-30% 的震盪。

到今天為止,子帳戶 2 的倉位資金大約是 52K 左右,就算到月底只有 50K,那麼 APY 是 800%,一樣是非常驚人的數字。附帶一提,我也把子帳戶 1 的網格刷單一併改成新的模式,加上最近一週大盤有漲,目前倉位資金又回到 60K,也就是回到11月底的水位 (原本臨時補進來的 40K 已經抽走了)。

最後,其實我也不覺得找到了屬於我的聖杯,但是整體而言,目前刷單的效益還是很不錯的,重點是減少非常多看盤的時間 (幾乎不看了),雖然沒辦法賺到倉位上漲的利潤,但是相對也比較抗跌,重點是這個模式完全可以複製,我認為很適合資金量中等 (100K USD)的玩家,雖然沒辦法創造出十倍爆擊的收益倍數,但是跟時間做朋友也是不錯,尤其明年會逐漸進入牛熊轉換期,接下來會有好幾年的盤整,過程不會有太多好的交易機會,跑網格會是相對穩健的操作策略。

--

--